IFA 2017大會上,華為正式發(fā)布新旗艦處理器麒麟970,并提出了新的理念“A new brain in your mobile”, 將AI理念引入華為手機。
華為宣稱,自己正在造一個“大腦”,然后把它放進智慧終端里。

按照華為的說法,其實在2012年以前,華為就開始思考智慧終端該有一顆什么樣的大腦,以及會干什么、學習什么、如何思考,為此華為做了各種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嘗試。

2012年,華為成立了諾亞方舟實驗室,作為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管理AI技術合作、識別AI主要應用場景和需求管理等研究的前沿陣地,聚焦數據挖掘、人機交互、智能系統(tǒng)、大數據系統(tǒng)領域,對未來5-10年的技術發(fā)展方向做前瞻性的研究。
諾亞方舟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樂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戰(zhàn)略合作,重點聚焦深度學習、強化學習、機器學習基礎理論、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熱點課題的研究。
其實自2016年起,諾亞方舟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就已經逐步應用到華為的手機產品上,比如Mate 9、P10的傳感器算法、計算機視覺、搜索引擎和語義理解等,尤其是Mate 9首發(fā)的智能感知學習技術、P10新增的Ultra Memory內存整理回收功能。


華為提出的AI戰(zhàn)略是設備AI、云端AI結合,其中云端的優(yōu)勢是強大的運算能力,基于大數據給出大智慧,在策略性輸出上有極大優(yōu)勢,設備端則具備智能強大的感知能力。


麒麟970在繼承過往成果基礎上,加入了業(yè)界首個用于神經元計算的獨立處理單元NPU,并且和CPU、GPU、DSP組成HiAI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
華為宣稱,麒麟970的AI性能密度大幅優(yōu)于CPU和GPU。同樣是四個A73 CPU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的能效和25倍的性能優(yōu)勢。
比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麒麟970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而且率先商用的Mali-G72 MP12 GPU,與上一代相比圖形處理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50%。

此外,麒麟970全新升級了自研ISP,支持人工智能場景識別,自動配置專業(yè)拍照參數,能拍出更自然、更美的照片;先進的人臉追焦技術,讓隨手拍攝的人像更清晰;智能運動場景檢測技術,實時識別運動速度并完成對焦拍攝;多頻段分離的降噪技術,使夜景拍攝效果更加自然通透。

AI算力提升幾十倍的同時,麒麟970還提供了完善的多應用模式和機器學習框架的支持,讓開發(fā)者可以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使用AI算力,開發(fā)全新體驗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