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科技訊 據9to5Mac北京時間10月24日報道,彭博社近日撰文指出,蘋果幾個關鍵供應商銷售萎靡不振證明了該公司在供應鏈管理上的神話正在逐漸褪色。
由于臺灣規(guī)定公司需要每個月披露具體銷量,因此蘋果兩大供應商TSMC和富士康的生產數據成了蘋果捂不住的秘密。
彭博社專欄作家蒂姆·庫潘認為,在iPhone X上,蘋果的創(chuàng)新欲望讓其靈魂走的太快,供應商在零部件供應上已經跟不上腳步。在庫潘看來,蘋果決定轉向OLED屏幕時,這一問題終于真正暴露了出來。
當然,蘋果作出這一決定時,肯定也很清楚它們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依靠老對手三星了。也許庫克已經打好了算盤,認為三星有能力保證蘋果的OLED屏幕供應,或者說他認為三星的替代者很快就能出現。顯然,這一戰(zhàn)略判斷出了問題。
全面屏設計的引入讓蘋果不得不重新設計Touch ID,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太難實現了,最終它們只能選擇放棄,重新搞了一套Face ID。雖然Face ID蘋果已經醞釀許久了,但曾經它是解鎖的選項之一,現在卻成了唯一。最重要的是,蘋果再次高估了供應鏈的能力,Face ID系統的量產也遇到了瓶頸。
庫潘的觀點確實有道理,iPhone X沒能和iPhone 8系列一起上市就讓我們看到了蘋果的難處,此外每天各種產能出問題消息的轟炸也讓人為iPhone X捏一把汗。
蘋果也是很尷尬,畢竟換裝OLED全面屏的廠商中它們可不是第一家。同時,人們對十周年紀念版iPhone期待相當高,而iPhone 8顯然挑不起大梁,無法勝任今年的旗艦之位。
因此,對蘋果來說iPhone X是一場豪賭,它可能會讓蘋果錯過關鍵的假日購物季,但在其他廠商全面屏機型大兵壓境的形勢面前,蘋果不賭也不行了。(編譯/呂佳輝)
新鮮有料的產業(yè)新聞、深入淺出的企業(yè)市場分析,輕松有趣的科技人物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