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蘋果產(chǎn)業(yè)鏈分析師郭明錤先生發(fā)布了一篇報告稱,蘋果手機未來新的觸摸模組其實更貴,為了平衡成本,蘋果可能會放棄 3D Touch 功能。
郭明錤先生表示,在今年的6.1英寸 LCD 屏幕的 iPhone 上,蘋果將會使用 CGS(Cover Glass Sensor)工藝,這意味著這款 iPhone 的觸摸模組確實會從顯示面板(in-cell工藝)轉移到表面玻璃上。
其次,郭明錤表示蘋果將會在 CGS 原本擁有的觸控薄膜傳感器外再加一片薄膜傳感器,雖然現(xiàn)在尚且不知道額外加的一層是為了什么,但這一設計會導致觸控面板成本上升15%到25%,采購價格在23美元到26美元之間。
所以為了抵消 CGS 工藝帶來的成本提升,蘋果將會在今年的6.1英寸 LCD iPhone 上去掉 3D Touch 功能,并且蘋果還計劃在2019年為所有 iPhone (包括 OLED 型號)用上 CGS 工藝,這意味著未來 3D Touch 功能可能會從所有 iPhone 上消失。
如果按照郭明錤先生的分析,蘋果新手機的觸摸屏采用了類似早期諾基亞的技術。諾基亞在當年火爆的諾基亞Windows Phone上,就采用了所謂的G1F1觸摸屏,也就是把電容觸摸屏的傳感器SENSOR層,分別放在玻璃蓋板CG的內表面和另一層ITO FILM導電膜上,以規(guī)避蘋果的GF2單層FILM膜雙面ITO SENSOR專利,為了改善玻璃蓋板的使用強度,避免因玻璃蓋板意外損壞后觸摸屏不工作,諾基亞也在行業(yè)里首次推出了高強度的2.5D蓋板玻璃。不過這種方案,并不能避免因玻璃蓋板意外損壞后觸摸屏不工作的情形。
根據(jù)李星從相關渠道了解的信息顯示,蘋果除了在測試郭明錤先生所提到的這種觸摸屏外,其實也在測試一種由JDI試制的新型觸摸屏。JDI在借鑒其混合in-cell觸摸屏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LTPS LCD的上玻璃內表層(與外表層),為蘋果手機觸摸屏加工了一層檢測SENSOR傳感器,而蘋果則通過日本寫真制作了一層ITO FILM膜驅動SENSOR傳感器,再由TPK和業(yè)成與蓋板玻璃貼合后,全貼合在JDI帶有一層檢測SENSOR傳感器LTPS LCD顯示屏上。
但是由于JDI的這一層檢測SENSOR傳感器位置處上LTPS LCD的上玻璃內表層(與外表層)上,與原來蘋果3D TOUCH外置模組隔了一層TFT ARRAY驅動層,要再像以往的in-cell 產(chǎn)品觸摸屏傳感器一樣承擔3D TOUCH的驅動層,不管是算法處理還是其它方面,都已變得十分棘手,蘋果決定暫時放棄在這種觸摸顯示屏上搭載3D TOUCH功能。
另外,蘋果的3D TOUCH功能在蘋果手機上的應用并沒有形成較好的“用戶體驗價值”收入,對蘋果的產(chǎn)品收益增長貢獻不明顯,蘋果慢慢失去對3D TOUCH功能的堅持,也是情有可原。
但相比郭明錤先生CGS觸控技術,JDI的這種混合觸摸屏技術從用戶使用層面來說應該更全理一些,至少避免了玻璃蓋板意外損傷后整個觸摸顯示屏模組無法工作的尷尬問題。至于郭明錤先生所說的CGS觸控技術,會不會就是JDI的混和觸摸屏技術,只是理解上有所差別就不得而知了,或許蘋果在新手機的主板設計上遇到了其它的難題,不得不接受SENSOR層放在玻璃蓋板上的設計也不一定,到時蘋果手機用戶的第三方換屏機率成本又將有所上升了。
蘋果新機的觸控技術將于四月底之前徹底定型,并發(fā)放物料代碼給供應鏈。因此下一代蘋果手機到底會用到什么樣的觸控技術,又會給行業(yè)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沒有到定型的最后一刻,仍然難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