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1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今日落下帷幕。作為ICT行業(yè)最有影響力的盛會,MWC的組織方GSMA搭建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平臺和舞臺。而在今年的舞臺上,到底誰最閃亮?是驚艷四方的華為Watch?還是芯片商們的各類黑科技?還是三星的自我救贖之作S6?
筆者認為,無論是手表、旗艦手機還是展示的各類科技都是一顆顆耀眼的星星。當我們回顧展前的各個發(fā)布會,以及三天的展會,筆者認為能撐得上“銀河”的則是熱議的5G大時代。最讓筆者驚嘆和興奮是5G大時代征程的已經開啟!
5G不是空中樓閣應用創(chuàng)新推動5G需求
當MWC展會上各家熱議5G的時候,各位是否跟筆者一樣的疑問,這4G還沒普及呢?4G還沒用上呢,4G才剛剛開始呢,5G是啥?5G是不是忽悠?
其實不然,首先說5G的概念。5G是既2G、3G、4G之后的下一代通信技術的統(tǒng)稱。盡管目前還在起草階段,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有幾項核心的原則,是幾家主要倡議商都會提及的:
首先,5G的網速將會是4G的10-100倍,也就是以4G網速的百兆帶寬為基礎,5G的網速可以達到1Gbps-10Gbps這樣的網速級別;
第二,5G比4G具備更低的網絡延遲,時延從50ms變?yōu)?ms。
第三,5G能夠服務更多的設備,從而實現真正的物聯網。預計5G單扇載覆蓋連接數量從幾千個增長至100萬個。
第四,5G將引入更多智能化的因素,包括更智能的網絡管理,先進的軟件定義網絡等智能化技術。
各家搶灘5G劍指2020商用
面對行業(yè)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推動,敏銳的科技產業(yè)早已經在布局。從通信設備商,到芯片制造商,再到手機終端廠商,都開始提出或者布局自家的5G戰(zhàn)略。
愛立信在本次巴展再次展示了其5G測試床的最新成果,從去年7月該測試床實現了最高5Gbps的逆天速率之后,愛立信展示了兩個技術里程碑:5G-LTE雙連接(5G-LTEDualConnectivity)和5G多點連接(5GMultipointConnectivity),前者讓移動設備可以同時連接4G和5G,后者則可以讓設備同時連接兩個5G基站,這些技術預計將在2020年商用。
華為則進一步展現了其狼性文化,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巴展期間直接“喊出”了,華為要做5G時代領導者的口號。他進一步解釋到,5G不是簡單的網絡升級換代,而是全方位的重新構建。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海量連接數、高超速移動、全頻譜接入等等,都要求5G技術上買上一個新的臺階。據他介紹,華為在5G上投入已經有5、6年的時間,目前已經深度參與5G標準的制定和研究。
中興更是在MWC現場,展示了名為Pre-5G的技術,即充分利用現有的4G平臺和技術,實現5G的部分功能,以實現箭指2020年商用的目標。從MWC現場來看,Pre5G仍然使用了4G的基站設備,可以實現峰值400M的速率,等同于4G的4個基站,網絡部署效率大幅提升。現場使用了4G的手機終端,但是在網絡速度上,能夠達到30+Mbps/s,是普通4G網絡速度的4倍。
而在芯片上層面,聯發(fā)科總經理謝清江也明確表示,聯發(fā)科已經投入人力和資源進行5G方面的研發(fā)。
而當我們梳理各家的戰(zhàn)略時,我們會發(fā)現,各家都驚人的一致將2020年左右作為5G商用的目標點。也就是說,5G不僅不是空中樓閣,而且也在扎實推進的過程中。
無線趕超有線萬物互聯終將重塑連接
還記得嗎?曾幾何時,我們驚嘆于Google光纖計劃的1Gbps網速。我們當時在暢想,如此快速的網絡除了視頻應用之外,還能干些什么?然而,從目前5G的實驗來看,無線傳輸可以輕松的超越這個有限光纖的網速。
受制于頻譜資源、頻譜碎片化、環(huán)境因素、成本高等諸多問題,為什么無線網絡進展依然遠遠快于有線網絡?無他原因,真相只有一個:需求、需求、還是需求。如第一部分所述,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工業(yè)應用等諸多場景。
當網速不再是一個問題的時候,這一切意味著什么?試想一下,當網速不是問題的時候,計算設備還需要一顆單獨的CPU嗎?還需要一顆單獨的存儲設備嗎?而這些類似的暢想,才剛剛開始。
而當我們思考這一問題的本身,當網速快速發(fā)展時,連接本身這個詞的意義將被顛覆和重塑,重塑連接的時代來臨。我們這個時代,就像當年的電網、電話電報網絡被發(fā)明和普及的時代一樣,借由這個將計算設備、乃至萬物都能連接起來的網絡,產生巨大的變革。
而這一變革到底是什么?筆者在這里斗膽預測一下:
第一層面,所有的智能設備可以連接起來組成大的人工智能網絡,產生巨大的、不斷自我進化和學習的超級人工智能;
第二層面,借由快速傳輸的網絡,這一超級人工智能,可以在任何時間達到地球的任何一個地點,解決問題或者幫助人類。如同大航海將人類串聯起來一樣,借助5G網絡,人類社會也將再一次產生新的串聯。從工業(yè)、到醫(yī)療、甚至到社會管理,都可以通過遠程進行,甚至通過人工智能來進行。
那么,讓我們一起期待并參與進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