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技術紛繁、且發(fā)展日新月異的顯示觸控市場,早就有大神曾斷言,無論是G+G抑或G+F,或者OGS都終將被On-Cell取代,而On-Cell只是In-Cell的過渡,最終只有In-Cell生存下來。從國產(chǎn)手機的立場來說,目前要把蘋果In-Cell從神壇上趕下來基本沒可能;雖稍遜于蘋果,但是三星on cell的高成本同樣讓人望而卻步;同時我們說只要肯走,路總是有的,GF、GFF、GFF超薄、OGS,各種技術百花齊放,各家各下各注,期待在方興未艾的4G時代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手機報》“技術擂臺”環(huán)節(jié),各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超聲顯示林敏主要觀點:單層多點OGS只是一塊玻璃的成本,沒有膜的限制之后效率良率都將很好解決,OGS進軍低端化市場完全沒有問題。
南京華睿川劉寧主要觀點:客戶都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和成本核算,以低端手機為例,如果G+F性能上可與OGS抗衡,又有成本優(yōu)勢,那么客戶可能就選擇G+F。
立德通訊彭夏春主要觀點:BoM成本很關鍵,On-Cell在材料應用上偏少,未來很有競爭力。未來幾年的市占率將由內(nèi)嵌式和外掛式平分天下。
主持人:OGS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主流?面對OGS和On-Cell沖擊,未來的G+F還會有市場嗎?
林敏:不管哪方面技術,關鍵看客戶的產(chǎn)品定位。任何一種技術都有優(yōu)有劣,關鍵是怎么取舍。從技術層面來說,因為顯示效果輕薄化,所以目前OGS產(chǎn)品在中高端產(chǎn)品應用的趨勢比較明顯。談到成本,4G手機也將尋求平民化,這方面我們有單層多點的OGS來迎合中低端的需求。單層多點OGS沒有膜的限制之后效率良率都將很好解決,OGS進軍低端化市場完全沒有問題。
劉寧:On-Cell由三星電子最早采用,且在高端領域一直采用,而中低端的大規(guī)模放量產(chǎn)品一直是它的支柱,中低端結(jié)構基本以G+F、G+FF為主。未來的On-Cell在國內(nèi)應該也是同樣的趨勢,所以我認為未來膜結(jié)構的市場還是很大,能保證一定的市場比例??蛻舳加凶约旱那逦ㄎ缓统杀竞怂?,以低端手機為例,如果G+F在性能上可以跟OGS抗衡,而成本又有優(yōu)勢,那么客戶可能就選擇G+F。
彭夏春:未來這幾種方式都會存在,具體比例如何還要看供應商技術發(fā)展以及成本的控制。目前市場行情是On-Cell占比20%多,目前占比偏低,未來應該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我希望把On-Cell技術推廣出來,讓更多人認識它,On-Cell是在玻璃上通過G+F顯示屏,本身材料應用上偏少,未來很有競爭力。材料應用很能體現(xiàn)一個產(chǎn)品的價值。未來幾年的市場占有率,應該是內(nèi)嵌式和外掛式平分天下。
主持人:客戶的要求永遠是價格低、良率高、產(chǎn)品好。那OGS、G+FF和On-Cell應該怎么辦?以4G的5.5寸為例,不管高分辨率還是窄邊框,全貼合屏的價格可以低過OGS嗎?有沒有一個低成本方案可以提供給整機廠商。
林敏:超聲做了20年的顯示屏,也做過On-Cell的嘗試,因為我們希望可以多條腿走路。在前段,單屏多點On-Cell確實有很大優(yōu)勢,但是高端產(chǎn)品需要搭橋、需要多層sensor,沒有成本優(yōu)勢,所以不排除未來On-Cell跟OGS多層合作。在結(jié)構設計上,目前On-Cell結(jié)構設計因為IPC問題而有一些限制,后續(xù)如果能夠把它的結(jié)構突破,對On-Cell和In-Cell產(chǎn)品都將有很大提升。
劉寧:觸摸屏其實是做用戶體驗,我認為競爭并不存在,大家只要資格走好自己的路線,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至。G+FF的通道數(shù)不一樣,價格不一樣。以5.5寸42通道來說,與OGS良率還有觸感不相上下,價格也能做到與之不相上下。
彭夏春:立德專注于顯示觸控一體化解決方案。產(chǎn)品方面低端On-Cell技術可以做到單層多點加寬貼,可實現(xiàn)量產(chǎn)。另外高端多層多點加全貼合產(chǎn)品,給客戶提供一體化方案。目前材料和制程已有所提升,行情是成本一日三變,所以如果跟整機廠商進行溝通,相信低成本方案完全可能實現(xiàn)。我們關注的,一是利潤提升,二是市場占比,成本方面具體項目可以具體談,我們對目前的行情還有比較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