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宣布投資70億給前端8.5代顯示玻璃基板產線延伸的東旭光電(000413.SZ),在2016年2月17日接連發(fā)布公告,稱與全球三大偏光片巨頭之一的住友化學株式會社(Sumitomo)合作進行偏光片原卷生產,橫向切入面板上游核心原材料的偏光片領域。
公告內容顯示,東旭光電、住友化學株式會社、東友精細化學株式會社及拓米國際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旭友電子材料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擬采購、生產和加工偏光片及在中國境內銷售。合資公司注冊資本共計181.50億日元(約10.42億人民幣),各方均以現金繳付,其中東旭光電出資92.565億日元(約5.31億人民幣),持股比例51%。
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能夠實現正常顯示的必需光學膜層,一般每片液晶面板的正反面都要配置,目前主要的組裝方式是全貼合在面板正、反兩面。根據液晶顯示器的使用條件不同,可分為反射型偏光片、半透半反型偏光片和普通透射型偏光片。除少數低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和檢測型儀器儀表使用反射型偏光片,戶外閱讀型節(jié)能產品會用到半透半反型偏光片外,市場主力銷售的絕大部分為透射型偏光片。
偏光片是將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纖維素膜(TAC)經多次復合、拉伸、涂布等工藝制成的一種復合材料,約占TFT-LCD面板成本的10~20%。其生產技術匯集了高分子材料、微電子、光電子、薄膜、高純化學及計算機控制等多種技術,其關鍵原材料供應的寡頭壟斷特點使得其采購成本大增,組成偏光片的原材料如TAC(三醋酸纖維素酯)膜、PVA(聚乙烯醇)膜、光學補償膜等百分之百由日本供應,占偏光片原材料成本的50%以上。偏光片所有膜片加起來占總成本80%以上,其技術和市場完全被日本掌控,全球近80%的偏光片生產依賴于日本企業(yè)的技術。
偏光片跟玻璃基板、液晶材料被稱為液晶面板的三大主要原材料,是中國液晶顯示產業(yè)原材料國產化的核心部分,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由于偏光片生產的上層原料完全被日本、和美國所壟斷,自主國產偏光片一直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其中TFT-LCD偏光片國內除盛波、三利譜有進行少量復合生產外,國內面板廠商長期以來均高度依賴進口。
目前市場上銷售TFT-LCD偏光片的廠商主要有日本的日東電工Nitto、住友Sumitomo,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臺灣的奇美材料、力特光電、明基材料,和國內的盛波、三利譜等。其中日東電工目前擁有14條產線,年產能約1.1億平方米;住友目前擁有13條產線,年產能約8700萬平方米;三立化學目前擁有7條產線,年產能約3000萬平方米;LG化學目前擁有10條產線,年產能約7500萬平方米;三星SDI目前擁有4條產線,年產能約3200萬平方米;奇美材料目前擁有4條產線,年產能約2500萬平方米;力特光電目前擁有9條產線,年產能約4000萬平方米;明基材料目前擁有4條產線,年產能3000萬平方米;三利譜目前擁有3條產線,年產能約600萬平方米;盛波光電目前擁有2條產線,年產量約800萬平米。2015全球偏光片市場規(guī)模約為4.4億平方米,中國大陸市場就消耗了二成多的份額。
由于中國大陸近幾年集中掀起了8.5代以上面板產線的"投資熱",其中量產的生產線已有8條,加上在建的5條總共有13條,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也是偏光片的最大市場,各家新增擴建的產能也多數集中在中國大陸。其中LG化學投資0.75億美元在南京擴產2400萬平方米,預計2016年上半年投產;三星SDI投資1.8億美元在無錫擴產4000萬平方米,預計2016年底投產;奇美材料投資3億美元在昆山擴產1200萬平米,預計2016年投產;三利譜投資20億人民幣在合肥擴產3000萬平方米,預計2018年投產;加上東旭這次在無錫新建的2000平米產能,預計2019年投產。上面這些新增產能累計約有1.2億平方米,直接出貨給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后可以避開目前約8%的關稅,顯著降低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采購成本。
東旭光電表示,住友作為全球三大偏光片生產企業(yè)之一,自1988年起開始生產銷售偏光片,掌握著世界領先的偏光片生產研發(fā)技術,擁有非常豐富和成熟的管理運營經驗,在日本、韓國、臺灣均設有偏光片生產線。本次與住友化學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旨在利用雙方各自的技術優(yōu)勢和產業(yè)基礎,既快速搶占國內大尺寸液晶面板企業(yè)需求巨大的偏光片市場,又有效填補國內偏光片原卷生產的空白,快速占領國內高端市場。偏光片產業(yè)將是公司繼液晶玻璃基板之后的又一核心支柱產業(yè),與公司現有的液晶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蓋板玻璃、藍寶石等產業(yè)形成協(xié)同效應,使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的平板顯示材料綜合供應商,進而提升公司綜合實力和行業(yè)地位。
僅管目前集中到中國大陸的偏光片生產仍處于低端復合段,核心原材料段仍受進口限制。但隨著電子產品的供應鏈越來越長,中國大陸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中國大陸在整個供應鏈里的國產化程度提高,將會讓中國大陸在其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從長遠來看,提高中國所有產品的國產化程度,能促進中國制造業(yè)繼續(xù)做大做強,因此得到了國家政策和產業(yè)資本的大力扶持。東旭光電近段時間的投資動作,無疑是把產業(yè)資本和政策助力都利用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