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通正式宣布進軍云計算市場,并發(fā)布了面向AI推理計算專用的AI加速器Cloud AI 100。4月19日,在深圳開放日現(xiàn)場,高通產(chǎn)品管理副總裁Ziad Asghar公布了部分Cloud AI 100的信息。
Cloud AI 100采用7納米制程,運算速度超過每秒100萬億次,相比其他AI推理硬件解決方案(GPU、CPU和FPGA)相比,Cloud AI 100在性能功耗上能夠達到10倍提升,和高通驍龍?zhí)幚砥鞯腁I計算能力相比則有50倍提升。據(jù)悉,Cloud AI 100將于今年下半年出樣,2020年下半年開始生產(chǎn)。
而就在頭一天的一次內(nèi)部會議上,華芯通半導體(HXT)宣布將于4月30日正式關閉。有消息稱華芯通CEO汪凱已在年初悄悄離職,華芯通的整體業(yè)務基本上從那個時候起就處于停擺狀態(tài)。
華芯通實際上屬于高通的直系小弟,由貴州省政府和高通在2016年1月簽約建成,主要從事ARMv8 64位架構服務器芯片的設計、開發(fā)、銷售,首期注冊資本18.5億元人民幣,其中貴州省占股55%,高通占股45%。
截至2018年8月,貴州省和高通共為華芯通投入了5.7億美元(約38.21億人民幣),并建立了貴州、北京、上海三個基地。
而半年前的11月27日,華芯通還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新品發(fā)布會,宣布其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構國產(chǎn)通用服務器芯片—昇龍4800(Star Dragon 4800)正式開始量產(chǎn)。
再早一點,去年5月份高通宣布退出服務器芯片市場,服務器部門的人員被裁員和轉崗,其在2017年11月發(fā)布的Centriq 2400服務器芯片也正式被放棄,這款芯片采用三星10nm工藝,功耗和成本優(yōu)于Intel鉑金版至強8180處理器。
而華芯通的昇龍4800也是發(fā)布了半年左右,就整個公司關門,命運與高通的Centriq 2400項目的軌跡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對于華芯通的倒閉,這兩天大家一直在吵吵嚷嚷,有的說是團隊內(nèi)哄導致項目進行不下去,有點說ARM架構不適合于做服務器芯片,才是華芯通倒閉的根本原因等等。
然而高通馬上又發(fā)布了Cloud AI 100芯片,雖然不是服務器的主控芯片,但也算是服務器芯片的一種,又是演的哪一出戲呢。
并且,場外還有成功的案例就在近期發(fā)生,一個是亞馬遜的ARM服務器芯片,一個是華為的ARM服務器芯片。
在去年11月份亞馬遜的AWS年度盛會上,副總裁Peter DeSantis在大會上公開了基于ARM架構處理器的AWS Graviton處理器EC2 A1,芯片由2015年被亞馬遜收購的芯片開發(fā)商Annapurna實驗室設計。
2019年1月7日,華為也對外宣布推出泰山ARM服務器以及基于ARM構架的鯤鵬920服務器芯片。這款服務器芯片是基于在ARM v8架構基礎上華為自主研發(fā)的TaiShan(泰山)核而設計的,它支持64核,主頻達2.6GHz,支持八通道DDR4、PCIe 4.0和CCIX互聯(lián)芯片。
不過與亞馬遜一樣,華為表示這款ARM服務器芯片也只是給自己使用而不對外銷售。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這些只是為了滿足企業(yè)自用的ARM服務器芯片存活了以外,實際上其它第三方芯片公司在ARM服務器芯片上的努力,幾乎都是失敗的。如此前的NVIDIA曾使用其64位Tegra處理器打入服務器市場,三星和AMD也曾大力開發(fā)ARM服務器芯片,但這些項目最終被放棄。
實際上,在計算機的運行過程中,所有的硬件幾乎都是在軟件支持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作用。在服務器領域以及桌面電腦等生產(chǎn)力領域,X86架構的操作系統(tǒng),以及圍繞X86架構操作系統(tǒng)軟件生態(tài)環(huán)境,如果想要平移到ARM架構下,幾乎等于是把整個系統(tǒng)平臺推倒重來,可見難度有多高。
不過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蘋果公司早期就曾從摩托羅拉的主控芯片平臺,平移到X86架構平臺上,并且讓依托蘋果系統(tǒng)平臺的軟件商,也一起努力平移了過來,從而讓蘋果電腦一直保持著行業(yè)領先。
然而蘋果的成功,仍然是得益于其封閉的系統(tǒng)生態(tài),蘋果即生產(chǎn)硬件,也生產(chǎn)操作系統(tǒng)及相關專業(yè)軟件。
有消息稱,蘋果下一步同樣有計劃再次改變其主控芯片平臺,也是從X86架構上往ARM架構上平移,以便把蘋果的手機、平板電腦、桌面電腦及服務器電腦,全部統(tǒng)一在ARM的架構之下。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蘋果在最的的IOS系統(tǒng)平臺上,已經(jīng)開始嘗試把智能手機的軟件直接平移到桌面電腦上運行的動作,并且現(xiàn)在有部分軟件已經(jīng)重新編譯,同時支持智能手機和桌面PC無縫平移使用。
蘋果的這一動作,被外界解讀為很可能是準備自研ARM架構桌面PC主控芯片的前奏,徹底脫離INTEL主導的X86架構平臺。
與蘋果的想法一樣,華芯通曾被公司董事長歐陽武對外宣傳為,將是承載基于ARM架構“中國芯”夢想的國產(chǎn)服務器芯片。而對高通來說,也有借此打破Intel在服務器芯片領域的壟斷地位,嘗試開辟中國市場的意愿。
當時貴州地方會與高通合作ARM架構芯片業(yè)務,無疑是包括富士康、騰訊在內(nèi)的一些國際大型企業(yè),把中國內(nèi)地的數(shù)據(jù)存儲地放在了貴州,因此認為可以就近服務這些數(shù)據(jù)中心的服務器芯片市場。
然而,不管是高通也好,還是高通支持的華芯通也好,最終還是沒能完成ARM架構服務器主控芯片之夢,相關項目在沒有市場前景的情況下雙雙關門。
如果說高通自己的ARM架構服務器主控芯片項目關閉,是當時被內(nèi)外部收購案環(huán)境和訴訟案影響,要專注移動芯片而放棄外,那么華芯通的關門,則多多少少說明了國產(chǎn)軟件界的短板還十分明顯,沒有辦法可能采取類似蘋果的做法,讓整個軟件生態(tài)體系為自己服務,一起支持華芯通的ARM架構服務器芯片。
與全球其它市場只是感冒Intel不對外授權開發(fā)X86架構服務器芯片,容易引起市場壟斷不同,由于某些地緣政治的原因,中國當前對自主芯片產(chǎn)業(yè)和信息安全高度重視。但目前市場上成熟的服務器芯片架構,也就四種,除X86外,Power架構為美國企業(yè)IBM所有,也基本上不對外開放。所以中國內(nèi)地就對其它架構十分感興趣。
事實上,除了ARM架構外,還有一個MIPS架構也已被中國企業(yè)收購,甚至ARM也同樣與中國企業(yè)在深圳成立合資企業(yè)并由中方控股。然而,正如上面所說,問題還是出在中國軟件生態(tài)的短板上,中國內(nèi)地控制的兩個架構平臺,目前都還沒有什么起色。
文/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