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wǎng)訊,蘋果“iPhone 5”本身并無新穎之處,有用戶表示“沒有驚喜”。但徹底分析iPhone 5的部件,就可看出一個欲通過在“In-cell”型液晶面板及“A6”處理器上加入自主開發(fā)技術,來獨霸市場的全新廠商的身姿。蘋果公司與此前截然不同的新戰(zhàn)略就是,自己進行技術開發(fā),然后委托面板廠商生產。
“iPhone 5”配備了“蘋果史上最薄的顯示屏”。包括機殼表面的玻璃蓋板在內的顯示屏的厚度只有約2.2mm。比上代機型“iPhone 4S”的約3.1mm薄了0.9mm。為實現(xiàn)顯示屏的薄型化,蘋果新導入了名為“In-cell”的面板技術。該技術將此前外置的觸摸面板功能內置到了液晶面板中。因實現(xiàn)的技術難度較高,而且制造成本也很高,因此很少有產品應用,不過隨著被iPhone 5采用,In-cell技術開始全面起航。
蘋果公司沒有公布所采用的In-cell技術的詳情,面板好像是由日本顯示器、夏普和LG顯示器3家公司提供的。在終端廠商中,目前推進In-cell技術的只有蘋果一家。其他競爭公司正在導入在殼體表面的蓋板玻璃(強化玻璃)上形成觸摸輸入用器件布線的“蓋板玻璃一體型”技術。
從此次分析可以推測,iPhone 5采用的In-cell面板的技術是蘋果親自開發(fā)的。這樣推測的最主要根據(jù)是專利。該公司在美國和日本等地申請了多項關于In-cell技術的專利(圖1)。估計3家面板廠商是根據(jù)該技術進行生產的。
液晶面板開發(fā)的一般流程是,面板廠商根據(jù)終端廠商對畫面尺寸和顯示性能等的規(guī)格要求,利用自己公司的技術進行設計和生產。由于面板行業(yè)基本沒有半導體行業(yè)那樣專門負責生產的代工業(yè)務,因此“像蘋果公司那樣由終端廠商親自開發(fā)面板技術的情況比較少見”。
估計蘋果自己推進開發(f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該公司從多家公司采購面板,這樣易于確保兼容性。In-cell技術的觸摸輸入檢測方法有“光學式”、“電阻膜式”及“靜電容量式”等多種方法,各面板廠商擅長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直接關系到“用戶界面(UI)的觸摸性能方面,各公司的面板可能會出現(xiàn)差異”(熟悉In-cell技術的技術人員)。而使用蘋果自己開發(fā)的技術就不會發(fā)生這類問題。
另一個目的是,不讓其他競爭公司采用此次的In-cell技術。因蘋果持有專利,3家面板廠商不能向其他終端廠商供貨采用此技術的In-cell面板。蘋果公司壟斷了能夠成為產品競爭力源泉的主要部件。
在這兩個目的中,對面板廠商影響較大的是后者。熟悉面板設計的技術人員解釋說,以前面板廠商一直采取的做法是,“先為率先行動的終端廠商提供采用最新技術的面板,待成品率等穩(wěn)定后再供貨給其他終端廠商”,但這次就不能再采用這樣的做法。“雖然蘋果公司能保持競爭力,但面板廠商的好處少了”。但對面板廠商來說,停止與大量采購同一種面板的蘋果公司的業(yè)務相當于自殺。今后,各面板廠商需要考慮應該如何與蘋果公司這樣自己進行技術開發(fā)的企業(yè)往來。

